篇章分析-内容标签
标签
: 这种种的单词
和词组
都是一种标签的形式
1. 新闻稿,打出关于该报道的各种各样的标签,来表示其关键信息
2. 论文中,我们也会表明一些文章的领域分类
以及关键词
等标签
3. 微博用#代表一个话题,这是典型的社会化标签
标签用途
-
关键信息展示
- 用户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信息,从而决定要不要对信息进行进一步深入地浏览
-
频道划分
- 在很多的媒体网站,经常会有频道划分,使用了就是文章的分类标签
-
话题聚合
- 标签也可以用来做话题聚合(例如: #人民的名义# 集合所有关于这个话题的信息,让用户更深入的了解信息)
应用: 个性化推荐
- 标签可以用来建立用户的画像
比如对对于用户搜索过的Query,还有他浏览过的文章,都可以通过标签的技术。提取出主要的兴趣点,从而也就建立了用户的画像
- 标签可以对内容进行建模
通过标签技术,我们能够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标签。这样来看标签就作为了用户和内容的一个共同表示。
- 推荐的时候,我们通过对用户画像的标签和内容模型的标签进行匹配,就能够对用户进行一个精准的个性化推荐
百度内容标签
标签体系: 面向推荐的标签图谱
- 标签图谱刻画了用户的兴趣点,以及兴趣点之间的关联关系。
- 节点表示了用户的兴趣点,而边表示了兴趣点之间的关联关系(边是带有权重的,表示关联强度)。
- 包括3种节点: 主题标签-绿色,话题标签-紫色,实体标签-蓝色。
- 有了关联关系,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索和泛化。(例如: 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关联很强,如果有人看了无人驾驶,我们就给他推荐人工智能)
标签体系: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图谱构建
- 用户信息来源: 贴吧、微博
- 标签的相关性分析: 通过关联规则,发现2个标签总同时出现,我们觉得这是高相关的。
标签计算
主题分类
- 主题标签的计算,是一种很典型的文本分类问题: 传统的朴素贝叶斯、最大熵、SVM 等解决方案。
- 当前我们主要采用的是: 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(可以看右侧的示意图)
- 整个网络分成3层次:
- 第一层 原始特征层: 抽取简单的原始特征,例如说文章出现的单词、词组 等等
- 第二层 表示层: 通过一些 embedding的算法、CNN、LSTM的方法
- 第三层 排序层: 计算文章与主题之间的相似度,具体会计算每个主题与文章的相似度,并将相似度作为最终的一个主题分类的结果。这种计算的好处能够天然的支持多标记,也就是一篇文章可以同时计算出多个主题标签。
通用标签
- 通用标签主要是计算内容中的实体和话题,我们综合了两种策略。
- 第一种策略: 针对比较热门的高频标签
- 这种标签我们主要通过一些预测的方法得到,预测的方法: 基于相似度计算得到的---这种方法并不要求标签一定在文章中出现
- 例如: 美国大选这种标签,如果一篇文章出现了
希拉里
特朗普
辩论
等一些词,即使没有出现美国大选,我们通过语义相似度的方法也能把这个标签计算出来。
- 第二种策略: 面向中低频的标签
- 这种标签相关的信息,不是那么丰富,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更多依赖的是标签在文章中的信息
- 比如: 这个标签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 或 出现的位置;如果出现在标题,那么它可能就会比较重要。
- 通过融合这2种策略,形成我们通用标签的结果。
内容标签在Feed流中的应用
- 标签可以用来话题聚合: 比如表示人工智能的标签全部都会集合到同一个话题下面。这样用户可以对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进行非常充分的浏览。
- 话题频道划分: 比如我们在手机百度上面就可以看到,Feed流上面有多个栏目,用户可以点击
体育
时尚
等频道